医学上通常所说的牙髓炎,是引发牙疼常见的一种情况,更分为急性牙髓炎以及慢性牙髓炎两种。其中慢性牙髓炎更为常见一些,因为多是因为龋齿恶化而导致的一种牙疼,常常令人疼痛难忍寝食难安。牙髓治疗手术存在风险吗?
治疗牙髓病其基本原则是:凡能保存牙髓的,应尽可能保存;不能保存全部牙髓的,也应尽可能保存部分牙髓即根髓;如已不能保存牙髓,则应尽可能保存患牙;只有在无保存价值,修复有困难或不能治疗时,才拔除患牙。
13年后病人因补牙就诊,诉左下5一直未萌,经x线检查左下5缺失,后作整畸术。检查:左下5缺失,全口牙列完整无缺,排列整齐,咬合良好。
分析讨论乳牙干髓术的操作要领同成年人以外,主要着重在失活剂的选择和时间的掌握。在手术中还要注意乳牙解剖的特点:根尖孔大,牙髓组织疏松,失活剂较易渗至尖周组织,如封砷掌握不好就会发生化学性损伤。本例封砷,估计封的剂量过多,造成严重的后果局部有死骨形成,其下的恒牙胚左下5停止了发育而终生丧失。本例虽是罕见,但教训极其深刻。
牙髓炎牙痛时的应急处理方法。
(一)开髓引流
方法1引流炎症渗出物,降低髓腔高压,以缓解剧痛;是急性牙髓炎有效的应急处理。
②治疗中的无菌操作和最小的损伤程度;
③良好的盖髓剂和密封性能好的充填材料。
恒牙萌出后2~3年牙根才达到应有长度,3~5年后根尖才发育完成。年轻恒牙牙髓一旦坏死,牙根则停止发育,而呈短而开放的牙根。因此,对根尖敞开,牙根未发育完全的死髓牙应采用促使根尖继续形成的治疗方法,即根管治疗。
1资料和方法
1.1临床资料患儿20例,患牙30个,年龄为3.5~8岁,均为下颌乳牙髓治疗。深龋露髓或去龋穿髓,有探痛,叩痛不明显,牙龈无窦道和肿胀。
1.2材料粉:氧化锌粉;液:甲醛甲酚液(简称FC液),临用时将氧化锌粉和液调拌均匀成糊状。
1.3方法第一次治疗,去龋,扩大穿髓孔,于穿髓孔处封入多聚甲醛失活剂。1周后第二次治疗如常规,但干髓剂用甲醛甲酚氧化锌糊剂。术后摄X线片,了解尖周、根分叉处牙周组织状况及乳牙根情况。
2结果
2.1临床疗效评价良好:无任何不适,无叩痛、松动、无龈窦道和脓肿。X线示根尖根分叉区骨质稀疏区减小或消失。失败:有疼痛、不适等症状,或出现上述任何体征均为失败。X线示根尖或根分叉区骨质稀疏区存在或增大。
2.2疗效良好者26个(86.6%);临床无症状但X线示骨质稀疏区缩小不明显2个(6.7%);临床有咀嚼不适但X线示骨质稀疏区明显缩小2例(6.7%)。
3讨论
3.1本组病例为牙根稳定期,未出现牙根生理性吸收。为了便于X线的观察,本组病例均选用下颌乳牙髓治疗,以免去上颌乳牙髓治疗周围解剖结构的干扰对观察带来的不良影响,利于治疗前后的评价。
3.2本组病例在术后即摄X线片,均见乳牙髓治疗根分叉区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稀疏区。表明慢性牙髓炎可引起不同程度的根分叉异常表现。这与乳牙髓治疗髓底复杂的解剖结构有关,如硬组织薄、侧副根管多等,故牙髓的慢性感染易经髓底扩散至分叉处的牙周组织中。
3.3常规干髓术是于根管口处覆盖多聚甲醛为主要成份的干髓剂。由于乳牙髓治疗髓底解剖结构的特点,以及多聚甲醛释放可引起的术后疼痛,本组病例选用甲醛甲酚氧化锌糊剂,甲醛释放缓慢,药效温和。经过6个月的临床观察术后无一例出现疼痛,成功率为86.6%,故本法的临床疗效满意。
3.4为了提高临床疗效,必须严格掌握干髓剂的量、位置,确保与根髓断面密贴,充分发挥甲醛的干燥、固定、硬化、防腐的作用。本组病例中有2例X线示稀疏区缩小不明显,均为甲醛甲酚氧化锌糊剂与根髓断面接触不严密;有2例术后出现咬物不适,查充填物上有咬合高点,予以调牙合后临床症状消失。
3.5FC遇血液后可迅速使血红蛋白分解,变成黑色血块,凝固后阻滞了FC作用的发挥,可导致残髓炎发生,故操作中充分止血是至关重要的。
网站提醒和声明
本站为注册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非“海外整形网”编辑上传提供的文章/文字均是注册用户自主发布上传,不代表本站观点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、虚假信息、错误信息或任何问题,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更正。
专属预约通道,数据实时更新
免费在线价格查询